资料介绍
施维《周易》八卦图解PDF电子书
宋人治《易》,著作丰富,无注意“图”“书”的发挥和运用。
所谓“图”、“书”,主要指“河围”与“洛书”,是宋人附会并发挥前人注《易》之图而来。这些《易》围又被后人互相附会发明,愈演愈繁,自宋至清,绵延七八百年之久,《易》图据说达到数千种之多,形成宋、元、明、清四代人讲《易》的一支新学派,被称之谓“图”、“书”之学。先秦确有“河图”之说,如《尚书·顺命篇》:“大玉、夷玉、天球、河图在东序”、孔子在《论语》中也叹“凤鸟不至,河不出图”。但这“河图”
到底是什么样子?当时却无人谈及。《系辞》虽说圣人作《易》则之“河图”、“洛书”,《管子》一书亦有提及,但历来讲《易》者,由西汉的施、孟、梁丘、京房、费直,到东汉的马融、荀爽、郑玄、虞街、陆绩,及至魏晋时的王肃、王駕、姚信、王襄、张璠、干宝等,皆无人讲解“河图”、、
“洛书”是何种形状,唐人陆德明、孔颖达、李鼎祚等,在注《周易》时对
“河图”、“洛专”也没有具体言及。
汉人如刘歆、孔安国、扬雄、班固等,虽曾谈及,亦是一言带过,且说法往往各有不同。另外,《礼记》、《淮南子》、《易纬·乾凿度》、《论衡》、
《白虎通义》等书中提到“河困”、“洛书”,亦是泛泛之言。只有郑玄注
《系辞》,称“河图”有九篇,“洛书”有六篇(“九”与“六”相加为十五,倒合于“洛书”之特点),若依郑注,则“河图”、“洛书”的内容,当有文字撰述,恐非仅为《易》图,何况郑玄此说,恐本于纬书,纬书晚出,不可为据。
文件目录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