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信军《道学百问》上中下三部PDF

李信军《道学百问》上中下三部PDF_易经玄学资料网
李信军《道学百问》上中下三部PDF
此内容为付费资源,请付费后查看
10
立即购买
您当前未登录为游客模式!建议您登陆后购买,可保存购买订单,可随时下载!客服微信:502212423
分享方式百度网盘
更新状态已完结
文件数量3
文件大小96.9M
付费资源
充值购买更优惠: 充值100送30,充值200送100,充300送300。
关于售后:
1、如果网盘下载链接失效,请添加客服微信:502212423,我们第一时间补发!
2、如资料存在张冠李戴、音视频无法播放等现象,请添加客服微信:502212423,我们无条件退款。
3、不用担心不给资料,如果没有及时回复也不用担心,看到了都会发给您的!请放心!(客服在线时间:北京时间8:00-23:30)

资料介绍

资料名称:李信军《道学百问》上中下三部PDF,中华文化、文明绵延五千年而不衰。自伏羲根据“河图、洛书”而画八卦,神农尝百草(指医学),黄帝订礼仪、创文字、定干支、制乐器,教导百姓播种五谷等。至此,我国古文化已形成,并伴随着华夏文明,延续到了夏、商、周时期。夏、商、周是我国古文化、古文明最为鼎盛、繁荣的时期(据出土的文物,陶器、铜器等,即可说明这一问题)。
到了周文王时,他又根据阴阳变化、四时更替,将这一古文化(指伏羲的八卦)演变为《周易》.
故学界指出:“道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“主流”,“道”文化整个贯穿着中国数千年的历史,从伏羲的“河洛”文化至黄帝时的“天神信仰”;殷商时的“鬼神崇拜、宗祖祭祀”;周文王又根据历史的发展将其演变成《易》辞文化,到了东周(春秋战国)时期,老子又撮其精要、集其大成,著述成了令古今中外叹羡的《道德经》.至此,“道”文化正式“定名”,并伴随着中华文明一直相沿至今。

关于“道”文化的渊源及其对中华文明的影响,正如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所说:“真正把五千年来中国文化,发挥的光辉灿烂的,是道家老庄之学”。我国著名学者,中国社科院胡孚琛、吕锡琛教授说:“中华民族自伏羲、黄帝、老聃(老子)一脉相承的道学文化,是东方智慧的结晶,其学“综罗百代,广博精微’。”又“中国三皇五帝时代的文化是原始的道学文化,它为人类留存下大同社会的文化基因”。

大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,它是以少数民族为统治的中央政权。清王朝在梦想以外来文化、外来文明巩固和加强他的统治政权的时候,曾采取了一系列相关的方针和政策。这些措施的实施,最终历史证明它是错误的、极左的,也是自我走向灭亡的选择。诸如:
一、亲满抑汉。大清是以满人建立的统治政权,其唯恐汉人不服、处处设防。在政治上满人(八旗子弟)独霸朝纲、飞扬拔扈,欺辱、排斥汉臣。致使许多饱学之士,宁愿归隐乡野也不愿与其效力。二、精神丧失。为了大清江山稳固,统治者不去提倡大汉文化,却鼓励和推行自己的满族文化,甚至在全国强行推动他的“剃发令”。同时为了泯灭汉文化和民族凝聚力,极力贬低、压制、排斥本位文化,致使国学衰败、传统丢失,民族精神荡然无存!
三、丧权辱国。当西方借用强势“外用武力、内用文化侵略”之际。统治者不敢把枪口对准西方列强,却瞄向了自己的同胞。如大清末期签订的一条条“丧权辱国”的不平等条约,基本上多和西方洋人的传教士强行传教,而老百姓奋起反抗、抵御,或杀教士,起义有关。

资料截图

图片[1]_李信军《道学百问》上中下三部PDF_易经玄学资料网 图片[2]_李信军《道学百问》上中下三部PDF_易经玄学资料网 图片[3]_李信军《道学百问》上中下三部PDF_易经玄学资料网 图片[4]_李信军《道学百问》上中下三部PDF_易经玄学资料网 图片[5]_李信军《道学百问》上中下三部PDF_易经玄学资料网 图片[6]_李信军《道学百问》上中下三部PDF_易经玄学资料网 图片[7]_李信军《道学百问》上中下三部PDF_易经玄学资料网

资料目录

  1. 《道学百问》(上)——李信军.pdf
  2. 《道学百问》(中)——李信军.pdf
  3. 《道学百问》(下)——李信军.pdf
充值购买更优惠: 充值100送30,充值200送100,充300送300。 余额充值
关于售后:
1、如果网盘下载链接失效,网盘链接失效,请添加客服微信:502212423,我们第一时间补发!
2、如资料存在张冠李戴、音视频无法播放等现象,请添加客服微信:502212423,我们无条件退款。
3、不用担心不给资料,如果没有及时回复也不用担心,看到了都会发给您的!请放心!(客服在线时间:北京时间8:00-23:30)
温馨提示: 温馨提示:部分玄学、风水、道法等资料非专业人士请勿模仿学习,仅供参考!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3 分享